前院(1 / 1)

加入书签

前院实在很小,用祖母的话说就是pi股大的地方。就是这么小的地方还不是一家所有,村中老宅大多都是这种格局,前后两家连在一起,有时甚至三四家连在一起,造成相邻的两家共用一个院子。奶奶家的前院,同时也包含前面那家的后院,因此地方更显得狭小逼仄。就算是夏天,阳光最多也只是照遍半个院子,因此前边那家的后院地界上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长满厚厚的青苔,间或几棵弱小的榆树苗或者椿树苗做鹤立鸡群的姿态。小院的西面有一座柴棚,屋顶是稻草和秫秸杆铺就而成的。寒冬日子里,长长的冰凌像小学生放学时排着队伍一样整齐地顺着没有粒的稻穗垂下来。我喜欢抚摸着它们从这头走到那头,像依次摁下钢琴的每一个琴键,稍一用劲,它们便会折断,摔落地上,发出类似风铃的音色,但较之更加清脆有力,因为那是用生命演奏带有灵性的声音。棚子外面的土坯墙上订了几只木楔,挂着木制的梯子。起初我对木梯充满向往,看着父母登着它爬到墙头去晒玉米或者豆秧时,内心一阵艳羡,很想尝试。记得第一次登那些梯子凳的时候感觉很奇妙,要比多年后第一次登楼梯的感觉还好。因为木梯所通往的是更为广阔的视野与辽远的天空,不像走过狭窄的楼道之后迎接你的是四面墙壁的鸽笼。柴棚里结满了蜘蛛网,不见天日的灰尘氤氲着一种特殊的味道。里面盛放的东西大多是暂时用不着或者可能永远都用不着的东西,比如冬天生炉子才用的几节铁青色的烟囱,废弃不用的长满补丁并且退色的自行车内胎,农忙时节必不可少的铁锹、镐头、镬子和耙子,原来打苇帘时剩下的几团颜色不一的泡线(极细的铁丝外面包裹一层带色的塑料软皮),奶奶暂时放进来避雨的一堆柴禾等等。雨水落在草屋顶像是落在海绵上没有任何声音,自顾流下来,滴滴答答在黄泥地上剜出一个个小泥窝。柴禾偎在一起静静看着雨水降落,它们呼吸着潮湿的空气,一会儿奶奶引火时又要多费几根火柴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