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是一种高度(1 / 1)

加入书签

仰视张贤亮已久。从河的子孙、牧马人、男人一半是女人到绿化树,张贤亮久居西北文坛寂寞高手的地位让人敬慕。未见到张贤亮前,崇拜的是一种高度。当面对面地听张贤亮儒雅却激昂地娓娓道来时,一种因极致而平和,随意中透露出的大家风范,一种特有的人格魅力让人懂得了高度的内涵。8月28日,在不知疲倦的洪水第七次洪峰向灾区人民亮起红灯时,张贤亮已踏至洞庭湖的大堤上。江风挑动着这位高挑清瘦文坛高手的银发,在人工围成的大堤上、子堤上、子子堤上,他用那双历经磨难的双足估量人类求生存的力量,用能穿透重重迭迭文化积层的双眼在浑浊的江水中打捞被灾难淘洗出的真情。而他感叹最多的一定还是他在离开宁夏前一天向我们谈到的话题:土地与人的血肉关系。人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但这种因熟知而被淡漠掉的感觉只有在受到永远失去的胁迫时,才能感觉到撕心裂骨的伤痛。张贤亮对这种感觉更深更痛,在这片土地上,他历尽磨难,但厚实的土地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滋养。从7月初,当大多数人在电视机前沉浸于法兰西足球之夜时。张贤亮便关注着南方水势的潮涨潮落,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驱使着他的思维牵系于整个民族的安危。像他谈到的那样,文学从来都是非常纯粹的个人事业,但纯粹的本质是泛世界性的,每一个走文学道路,从事文学事业的人都要在最纯粹的境界展现人类的丰富史,关注自已生活的土地,放眼世界的生生息息。他精辟地分析道,已肆虐了二个多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中华民族本世纪遭遇到的最大的灾难,是对我们前几十年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懂搞经济建设的一次揭露也是对20年来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大检阅。如果不是靠改革开放20年我们国一家积累起的巨大的财富,我们是无法抵御这次大自然的侵袭的。同时,这次灾难,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好的展现,是对中华民族一次道德教育的洗礼。人与土地相濡以沫的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